关于我们

中心概况

一、中心建立的国际国内背景
       近年来,能源问题已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学术界乃至广大公众所共同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由于能源产业与能源科技的发展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能源问题十分需要持久的战略研究、统筹的顶层设计与前瞻性的部署。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是在充分整合复旦大学在能源经济、能源金融、能源政治、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力量的基础上建立的跨学科学术研究平台。该中心将致力于开展能源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国际合作,并为政府、企业提供政策、决策咨询。
       能源作为一种可耗竭的战略性资源,在一国的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与环境保护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爆发的两次能源危机以及随后伴生的主要原油消费国经济发展的迟滞充分证明了能源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既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也可能成为其掣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能源供需格局、产业模式、价格体系与交易机制等开始经历新一轮更为深刻的变革。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发达国家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虽然趋于放缓,但其对国际能源产业与能源资源的控制力却日益加强。而对工业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中国而言,能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潜在瓶颈。过去近三十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资本与劳动力的胜利,然而却是以资源特别是能源的低效利用为代价的。2003年以来世界原油价格高位运行,我国国内原油价格、成品油价格以及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价格也迅速攀升,给宏观经济带来巨大压力。由于能源产品涉及的产业链长,能源价格持续走高对能源需求总量持续膨胀、能源生产率低位徘徊的中国而言,其影响将是长久而深远的。过去的2006年,能源消费没有实现“十一五”提出的五年内节能20%的目标,能源问题的紧迫性再次凸显。对上海而言,目前其六大支柱产业中两大产业是能源密集型产业,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建筑、交通、商业等部门的能源消费也在持续上升,这一切都进一步加剧了高油价格局下经济运行的风险。
       本研究中心旨在推进中国的能源经济、能源政治、能源环境以及相关领域研究。复旦大学拥有实力雄厚的经济学、金融学、政治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队伍,不同学科领域从各自的视角对能源问题给与了诸多关注,但长期以来,复旦大学并没有建立系统性的能源研究平台。随着中国能源市场化改革的逐渐深入,能源产品的价格波动和供求冲击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市场性而非计划性的特质,而以国际金融中心为未来发展定位的上海,更开始成为中国能源期货交易的主战场。纵观国内各大能源研究机构,以能源经济和能源金融为主要特色的仍十分鲜见。能源经济学、能源金融学的发展显然已经滞后于市场的需求。针对这一趋势,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将充分利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学术资源,开展以能源经济学和能源金融学为核心的能源研究,使之成为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新的学科增长点,并为政府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咨询提供支持。

 

二、中心建立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能源问题错综复杂,涉及经济、政治、环境、科技等各个方面,但从能源的本质属性而言,它首先是一种资源性商品;从金融学角度来看,它还是一种金融衍生品。能源产品涉及的产业链长,其经济学属性极其特殊:绝对的稀缺性、地缘政治敏感性、短期价格弹性刚性、长期价格弹性不确定性等等,这一系列的属性都要求经济学家们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数理工具对其进行深刻解读。然而长期以来,能源一直游离于主流经济学框架之外,在经济学家们讨论各种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时,能源往往被认为是可以被其他生产要素所替代的,能源可以影响但无法决定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
       两次石油危机以来,能源产品市场化交易程度深化,能源的经济学属性日益凸现,特别是世界经济格局对能源供需格局的形成和演变,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因此从经济学视角透视能源问题,无疑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同时部分发展经济学家、环境经济学家已经注意到经济学家们长期以来所期待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对能源的替代速度根本跟不上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能源消费的膨胀速度,能源匮乏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而科技界一直以来所大力发展的各类可再生能源也无法对传统能源形成替代,而只能作为十分有限的补充。因此能源应该也必须进入到主流经济学家的视野,这既是突破经济增长极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的需要。
       70年代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所带来的重创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能源经济学的发展,由于能源价格的波动会影响消费者对能源产品、能源服务的需求,引导其在能源与资本、劳动力之间寻求替代。因此能源价格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经济总量到经济增幅、从经济结构到产品结构,从资源配置到收入分配。这样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必须要用一般的而非部分均衡的市场经济模型加以拟合分析。因此能源经济学全面飞跃是在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实现的。而我国能源经济学研究起步较晚,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相对滞后,尚无法就我国能源供给与需求体系的优化与重构、原油价格高位运行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规避高油价风险的经济产业政策等一系列问题给出科学理性的思考。由此可见,能源研究无论从理论意义而言,还是从现实意义而言,都是十分重大而深远的。
       能源的经济属性在现实市场运行中往往会受到扭曲,这种扭曲力主要是来源于能源的政治属性与环境属性。能源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其价格波动、供需渠道等都与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国际关系等密切相关。以原油为例,其价格短期波动的直接动因往往来自于地缘政治形势的动荡,而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更具有高度的地缘政治敏感性。然而能源的地缘政治归根到底还是能源的地缘经济利益的反映。因此能源政治研究是与能源经济研究密不可分的。
       能源消费的环境外部性十分显著,能源的价格和替代也因此受到环境政策的直接影响。能源结构的调整,其动力除来自于产业结构调整外,环境负荷超过生态承载能力也是重要动因。SO2的超标排放促使煤炭清洁化;NOx的超标排放促使车用能源清洁化;CO2的超标排放则促使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能源消费的环境外部性问题之所以会发生,从根本上是缺乏对能源稀缺性的真实判断、对资源环境产权的界定不清晰,可见能源环境的核心还是能源经济问题。
       因此本中心将以能源经济为核心,全面关注能源政治、能源环境、能源科技与教育等重要相关领域,从多学科、多视角对能源问题进行深刻解读。

地址:上海市上海市国权路600号726室  电话:(86-21) 55665293

Copyright©2018 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