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研讨] 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seminar---第四期
[文献研讨] 第四期
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Seminar
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将举办第四期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Seminar,本次主题为投入产出表电力部门拆分文献报告,时间于2018年7月5日晚上18:00--21:30,地点于复旦大学子彬院北102,欢迎各位朋友前来参加。
以下为本次Seminar内容简介:
《Disaggregating The Electricity Sector Of China’s Input-Output Table For Improved Environmental Life-Cycle Assessment》
报告人:
郭艺(上海理工大学 硕士)
内容简介:
对于环境-经济分析或者环境分析,相关部门没有拆分的话,会对结果有很大影响。本文利用已知可用的信息,将电力部门拆分为输配电部门和八种不同类型的发电部门。根据这一精确估算得到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根据Wolsky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两次估计之间发现不可忽视的差异,同时,在使用区域加权估计方法的时候,部门的电力消费构成发生了变化。因此,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更精确的结果。拆分后的投入产出表,可以进一步深入到核算领域,比如隐含水资源利用,隐含碳排放的测算,现有的研究较笼统,可以扩展到多区域领域的电网分析等方面,另外可以延伸到CGE模型的扩展,给SAM表提供基础投入产出关系。
《A Tow-part Feed-in-tariff for Intermittent Electricity Generation》
报告人:
孙可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博士)
内容简介:
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间歇性能源发电发展迅速,对这类电能的有效定价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传统的单一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补贴忽略了这类能源的异质性。这篇文章在考虑间歇性能源发电的替代性和互补性,以及电力需求的随机变化的前提下,推演出一个上网电价补贴(Feed-in-tariff, FIT)和容量电价补贴(Capacity-augmentation-tariff, CAT)组合的最优两部制定价工具。理论部分在独立发电商进入约束和公用事业激励约束下确定最优两部制电价的范围,实证部分结合加拿大安大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证明有效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补贴必须包含独立的FIT和CAT,并且两种补贴方式中至少有一种依据发电能源类型差异化。